邮箱:lopdjw@126.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党建    |   干部之窗   |    远程教育   |   人才援疆   |    党员服务   |   网上课堂   |    老干之家   |    走进组织部   |   下载中心
  洛浦党建网欢迎您 今天是  天气情况:
   
>> 您当前的位置:bet365.com备用网址 > 政策问答

政策问答(十)  

2014-04-02   《为民服务工作手册》   (责任编辑:  杨娟)


36.党的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什么?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群组成的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发展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37.国家和自治区对少数民族公民的婚龄有何特殊规定?

政府依法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其中有对少数民族婚龄的特殊规定。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但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婚姻习惯的特殊情况,又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据该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1994年2月民政部颁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也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条例的原则,结合各地民族婚姻登记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规定。为此,各自治地方相继出台各种补充规定。1988年10月第二次修正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规定:少数民族公民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禁止未达结婚年龄的男女预先订婚。

38.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史相沿久而形成的风尚、习惯,它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诸方面。它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感情境界,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稳定性、群众性、社会性、敏感性。因此在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中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

39.国家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规定?

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方式,是由本民族的居住环境、发展进程等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对风俗习惯的改革,必须尊重本民族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坚持自愿原则,不得用任何行政命令或者其他办法,强迫改革。不能不负责任的猎奇、主观臆断、以偏概全,更不能加以丑化。宣传、报道、文艺创作、电影电视摄制,应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掌握民俗风情。掌握本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衣着、饮食、起居、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沿成习、广泛流传的习俗和禁忌,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第二,落实好各项措施。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保障少数民族保持和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在欢度本民族节日、保持特殊丧葬习俗等方面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并按照国家规定加强少数民族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教学研究。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三,搞好教育引导。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民族宗教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推动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杨娟)]
 
主管单位: 中共洛浦县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 洛浦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洛浦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建设与维护
联系电话:0903-6627933    地址:洛浦县双拥路14号
邮编:848200    邮箱:lopdjw@126.com